Loading
1

橄榄玉系,有一个花型变种的生石花

  本文非常详细的介绍生石花的橄榄玉系列,喜欢生石花的爱好者们不要错过了,原文作者:火宵之月。

  双眸玉蛇纹玉、橄榄玉、菊水玉宝翠玉系列都是灰绿色体色的石花品种,这些品种大都不太受大众待见。
  橄榄玉系为黄花白心花色,有橄榄玉(v. olivacea)和红褐橄榄玉(v. nebrownii )两个变种,橄榄玉窗色一般为绿色、蓝绿色和淡粉灰色;红褐橄榄玉体色更红,呈棕红色,并且成株后体型明显的大于橄榄玉。在控水晒的环境下,两个变种的窗色都会越加的向棕黄色、棕红色靠近。
  Cole提到过在C109最北边的栖息群落中存在一个橄榄玉特型"minor form",体型比其他C109小很多,但后来没有继续深入下去。史迪文·哈默(Steven Hammer)曾试图培育稳定在Cole那见到过的这种迷你橄榄,但暂未成功。
  橄榄玉园艺品种主要是体色和净窗的选拔,有着唯一的一个生石花花型变异品种——L. olivacea v. olivacea ‘Angels of Tony’。
  L. olivacea v. olivacea ‘Angels of Tony’:一个花型变异品种,卷花橄榄玉。2001年日本福岛市的Tony Sato建立,特征为花瓣不能正常的展开,呈卷缩褶皱状,类似花开败时的外观,花色仍然是正常的黄花白色中心。它们来自Yshio Furihata培育的橄榄玉苗,随后被Tony Sato购得,在花期时发现这批橄榄玉中,出现了5、6株花型特殊的植株,但它们花瓣的卷缩程度并不相同,最轻的仅仅花瓣尖端卷曲。建立者认为这个变异应为基因层面的变异,可能是缺少了部分关于花瓣的基因。Keith Green认为可能是病毒造成的基因变异。

  L. olivacea v. nebrownii 'Red Olive':一个红色体色选拔品种,红橄榄玉,黄花白心花色。最早曾在1947年有人提出得到了红色的橄榄玉,但当时红褐橄榄玉变种(v. rebrownii)根本还没有被发现或者采集到过。因此Cole猜测此红橄榄非彼红橄榄,而是在普通的绿橄榄玉(v. olivacea)中产生的红色变异。1995年哈默建立了这个园艺品种,培育自M. Bruce Bayer在Aggeneys附近采集的种子(也许更靠近C403栖息地),当时播种得到了若干深粉红色个体,其中有一株颜色特别红,随后以此株为基础进行了培育稳定,最后得到了稳定的红橄榄玉。其窗面颜色呈现鲜红色到暗红色,和v. nebrownii红褐橄榄一样成株有着比绿橄榄玉更大的体型。

  L. olivacea v. olivacea "pinky form" ex C109:一个粉色体色选拔品种,南非Frik选拔自橄榄玉C109,有着粉色体色,其他特征和C109橄榄玉一样,黄花白心花色。Frik使用了C109A的非正规编号,其F编号为F138B.1。

  后记:在石花中除了纯白花色系、纯黄花色系和有些特殊的浅黄花色系(朝贡玉系),还有一种平时被当作黄色花色不太被注意到的“黄花白心花色”,这种花色的花冠(所有花瓣的统称)在靠近连接处由黄色转变为白色,形成一圈白色内圈。它们大部分都有着灰绿色体色、窗面缺少红纹线条、有着相近的外形特点、种夹为5室。
  外表和这类品种很相似的茧形玉和大内玉的花色虽然是白花,但有趣的是这两个品种中出现的黄花突变品种的花瓣同样也有着白色内圈,并且也很容易和黄花白心花色中的一些品种杂交。个人喜欢将这些明显血缘相近的品种按照体色特点称为灰绿色系。(宝翠玉、太古玉、美梨玉、大津绘、橄榄玉、青瓷玉、瑙琳玉、菊水玉、双眸玉、蛇纹玉(黄花白心);大内玉、茧形玉(白花)。)
  其他品种中,紫勋系、日轮玉、荒玉系、曲玉系偶尔也会出现黄花白心花色个体;而碧琉璃系则是有一部分种群是稳定的黄花白心花色。
  这些品种中的一部分品种既使是老手也不一定能通过外形和纹路区分开,还需要借助花果特征才能准确区分:
  L. geyeri 双眸玉系:大花,黄色花瓣,白色中心环很小,有时会缺失花瓣的白色中心环特征,有花香。
  L. herrei 蛇纹玉系:小花,很多情况下花色偏黄铜色,有着明显的非常一致的白色中心环。在种夹边缘有一条1mm的暗线。体型比L. geyeri更胖更宽。
  L. helmutii 青瓷玉系:黄花白中心花色,有花香。叶缝倾角更大更陡、分叉更深。
  L. optica (maculate form) 斑点大内玉:白花,叶面有着大量斑块,外形和herrei相似,斑块密集和无窗个体更加相似,但体色更偏灰白色。
  L. marmorata v. marmorata 茧形玉:白花,灰绿色系只有它的种夹为6室,其他一般都为5室。

★微信搜索公众号 多肉联萌,即可关注联萌订阅号,更多互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