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愚人节的时候也写过多肉圈中的二十二定律、多肉背后的奥秘似乎还挺受欢迎的,今天又找了一些比较有趣的心理学效应,生搬硬套到多肉身上,纯属图一乐。
焦点效应
也叫做社会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简单来说,就是自己认为自己是焦点。
多肉界也有焦点效应,但非常真实,谁美谁就是焦点,拍个照片,经常拍它,而有些多肉一辈子可能没几次上镜的机会。
曝光效应
又谓多看效应,它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多看了就喜欢。
还记得十里桃林,曾经多讨喜吗。要不是不少地方,夏天过完了,就剩十里枯木,没得看了,还能更讨喜!
青蛙效应
一只青蛙扔进开水里,它会跳出去,温水煮青蛙,它会变成一只熟的蛙。
搁在多肉这,偶尔高温暴晒,顶多就是晒伤还能活。长期高温遮阴,不少多肉也会变成熟肉。
贝勃定律
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她)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
刚经历夏天的时候,看着多肉大量的死亡,很痛心,夏天还没过完,继续死,麻木了。
损失厌恶
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有的,春天入坑,夏天出坑。有的人一直在坑里,但有些多肉,已经不敢碰了。
口红效应
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奢侈品。
当明知道本地夏天不好过的时候,对多肉依然有强烈的购买欲,1块钱的乌木、桃蛋、熊等等等,买不了吃亏。
登门槛效应
指一个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送颗多肉吧,拒绝。
听说你家多肉很漂亮,去你家看看多肉吧。同意。看多肉的时候再提出,送颗多肉吧,同意。
所以,不想要送多肉,就要防微杜渐,连看多肉的机会都不给别人。
留面子效应
和登门槛效应相反,指人们拒绝了一个较大的要求后,对较小要求接受的可能性增加的现象。
如果你对家里人提出,想弄个大棚种多肉,拒绝。这时,你提出,要不弄个架子种多肉,同意。
强迫选择原则
让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不要给他是非题,而是给他选择题。
送颗多肉吧。拒绝。
送这个叶插苗或者这盆小多肉。这个叶插苗吧。
这时,你要跳出这两个选项的选择,还是这个不死鸟吧,开花的时候老美了,真的。
稀释效应
稀释效应是生态学中关于捕食关系的一种描述,指被捕食者的数目增多对被捕食者自身的保护作用,每一个个体被猎杀的机会也就越小。
多肉养多了之后,好像蚧壳虫就没那么多见了(主要还是养多了用药...)。但是这方法在夏天面前,毫无作用,养得越多死得更多。
安慰剂效应
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
看过几次有人说,用多菌灵杀虫,效果可好了,都没虫了。多菌灵只杀菌不杀虫。同样的,枝插、缓苗用杀菌药效果老好了,多肉都没事。不一定是杀菌药好,更可能是多肉自生免疫系统强,不用,也大概率没事。
暴露缺点效应
适当地暴露自己一些小小的缺点,不但不会形象受损,而且会使人们更加喜欢他。
当你的多肉很漂亮,人人都夸的时候,谦虚的表示以前也有养得不好的,值得吐槽的地方,会更受人欢迎。
美既好效应
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
这是多肉圈的真理,美就是好,如果还好度夏,那是相当美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