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5

生石花的花朵和种子特点(Cole译作4)

  本文节选自花友光光翻译的COLE经典之作——《开花的石头》,译者微信公众号:大地宝石。你还可以点击了解生石花的形态特征和生石花的命名。
  生石花的花朵
  根据花色,生石花主要分为两个大类:白花型(W)和黄花型(Y),黄花型还可以细分成黄花白芯型(Ywc)。此外还有一个只包括L. verruculosa(朝贡玉)的另类(V),它有着多变的花色,包括白色和黄色。无论是白花还是黄花,生石花的花瓣尖常常表现出粉色的色调。这种现象在花闭合,花瓣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表现的更加明显。另外,枯萎的黄花的花瓣常常会变成橘红色。这种花瓣尖呈粉色,或者枯萎时呈橘红色的现象,无疑让我们相信红花的存在。
  除了花色这个主要区别外,大多数品种的生石花在外观上都很相似。比如L. vallis-mariae(碧赐玉)的花通常是草黄色的, L. herrei(蛇纹玉)的花通常是有光泽的铜黄色。有时,黄花中有些品种的花色可能会更暗(更加偏橘黄色)或者更浅(浅黄色),但是这种现象常常只是暂时性的畸变,而不会持续下去。另外,黄花中有些品种的花瓣有光泽,另一些则没有光泽。同样,花粉的颜色也不同,尤其在白花品种中。如L.karasmontana(花纹玉)的花粉通常是最黄的, L. julii(寿丽玉)和 L. villetii(臼典玉)的花粉颜色最浅。但是,关于这些特征还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研究。
  通常情况下,花的大小和植株本身的大小成正比,但是有些品种有着相对较大的花,如L. helmutii(青磁玉)和 L. geyeri(双眸玉),有些品种有相对较小的花,如L. optica(大内玉)L. herrei(蛇纹玉),见图11。在L. ruschiorum(留蝶玉)和 L. vallis-mariae(碧赐玉)中,花朵不仅小,而且常常有异常高的花梗,这使得它们的花在植株顶部上方开放。花朵开放时,花瓣的轮廓常常是平坦的或者一个宽V型,在L. schwantesii(招福玉,包括所有的亚种和变种)和L. fulviceps(微纹玉)中,花瓣会向下方折一个角度,就像很宽的芭蕾舞裙一样。除了这些肉眼能观察到的,关于生石花的花以及花的附件(包括花瓣,雄蕊,柱头,子房)都没有进行过细致和微观的研究。
生石花的开花特点
  一些生石花品种的花有着浓厚,独特的香味,而一些却没有气味。然而这些香味并不是总能闻到,我们猜想温度/湿度/或者其他原因都会影响香味的散发。
  生石花的种荚
  关于种荚结构的研究也很少。从外观上看,生石花种荚最普遍的轮廓是“船型”,但是在L. comptonii (太古玉)包括它的变种var. weberi 中,种荚轮廓是令人惊讶的平坦的,而在L. pseudotruncatella(曲玉)所有的亚种和变种中,种荚的轮廓是圆胖型的, L. gracilidelineata (荒玉)和L. wernri(云映玉) 的种荚轮廓也是圆胖的,但是圆胖程度较曲玉低,(见图12)。另外,一些品种的种荚尺寸很大,如L. wernri(云映玉),一些品种的种荚尺寸很小,如L. divergens(宝翠玉)和 L. terricolor(碧琉璃),这些品种的种荚尺寸和植株本身的尺寸显得不成比例。
  种荚的腔隙通常是5-6个,但是很多情况下会超过6个,特别在L. pseudotruncatella(曲玉)和L. gracilidelineata (荒玉)中,7-8个更加常见。我们检测了代表各个生石花的种,亚种和变种的30000个种荚,发现在一些品种中,多数种荚的腔隙是稳定的,如在L. dinteri subsp. multipunctata(神笛,multipunctata亚种)400个种荚中,99%有5个腔隙。在一些品种中,种荚腔隙的数量则是多变的,如在L. hallii var, hallii(巴里玉,hallii变种)的700个种荚中,65%是6个腔隙,28%是5个腔隙,7%是7个腔隙,还有一些是4个或者8个腔隙。
  4个腔隙的种荚在所有的种中都比较罕见,虽然在超过2/3的种(约60个种,园艺种除外)中都有此类种荚的记录,这种种荚很明显是异常的。另外,我们还在L. karasmontana subp. bella(花纹玉,bella亚种)和L. ruschiorum(留蝶玉)中各发现了一个只有3个腔隙的植株。另一个极端,我们收集到了十几个有10个或者10个腔隙以上的种荚。其中在L. pseudotruncatella(曲玉)中发现7个,L. gracilidelineata (荒玉)中发现6个,L. bromfieldii(柘榴玉)中发现1个。这些种荚中,其中3个有12个腔隙(荒玉2个,曲玉1个),这是我们的最高记录。单一植株或者多头植株上的单一头的花和种荚会随着年份变化,同样多头植株上的各个头上的花和种荚也不尽相同。所以,5个腔隙或者6个腔隙的花和种荚会在同时在同一个植株上出现,到下一年,花或者种荚的腔隙数量又会改变。
  从表面上看,各种生石花的花药或者种荚腔隙结构都很类似,但是实际上至少在某些种中,它们的颜色和形状都是独特而鲜明的,这也是我们进行鉴别的一个标准。虽然这种鉴别方法这还没有完全确立。
生石花的种荚特点
  种荚的魔力
  当一个完全成熟或者干燥的生石花种荚完全被雨水湿润后,种荚会在几分钟或者几秒钟内打开,包裹在里面的种子会暴露出来。(图13)。接下来的雨水,沉降在打开的种荚上,通常带有一定的力度,这时雨水可以将种子从种荚带出几厘米,甚至一米远,或许更远的地方。这个现象我们可以自己重复,将种荚湿润,然后等种荚打开的时候,滴入水滴。当雨水停止和种荚干燥后,种荚又会自己合上,保护剩余的种子,等待下次降雨并再为种子萌发提供条件。
  种子经常性的,也许总是被一层物质包裹,这层物质在湿润的时候会变成胶状物,因此种子会变得有粘性,不那么容易被雨水冲刷出去。这种现象在新成熟的种荚中特别明显。我们猜想(没有证实),这种胶状物会在几个月时间里从种子顶部开始向下慢慢失去功效,最终种子摆脱胶状物的束缚,被一系列的雨水层层冲刷出去。种荚通过这种胶状物来保存成熟的种子,保存期可以达到数月甚至数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种子可以在一段时间中散布,增加遇见发芽适合期的几率。大自然这样的设计使得至少有一些种子可以在一个持续的降雨期发芽成长到足够强壮,并能在之后的旱季存活。
生石花的种荚特点
  生石花种子和种子结构
  我们从H.W.deBoer博士长达25年关于生石花的卓越研究中受益匪浅,他对生石花种子尺寸做了详尽的研究并发现种子尺寸波动很大,在L. lesliei (紫熏)中,每1立方厘米只包含1500枚种子,而在L. marmorata (茧型玉)和L. verrululosa(朝贡玉)中,每1立方厘米可以包含15000枚甚至更多的种子(De Boer& Boom 1964)。然而,种子的尺寸和种荚尺寸或者植株尺寸之间没有清晰地联系。如L. marmorata (茧型玉)和L. verrululosa(朝贡玉)都属于中等大小的植株,并有着中等大小的种荚,但是它们有着最小的种子。相反地,L. lesliei (紫熏)有着最大的种子,但是它的一个变种var. minor的体形相对较小,种荚也很小。种荚中种子的数量取决于种子和种荚的尺寸。L. lesliei subsp. lesliei var. minor(紫熏,minor变种)平均每一个种荚只有70-80枚种子,然而在一个超大的L. pseudotruncatella subsp.dendritica种荚中(13*10mm),有2485枚的种子!
  关于生石花种子外部形态的初步研究表明,在一些品种中,种子的外部形态是独特的,并且可以作为鉴别的标准,而在另外一些品种中,种子外部形态缺乏特征,因此不能作为鉴别标准。如,L. lesliei (紫熏玉)种子可以轻易的辨别,甚至可以辨别出它的亚种和一些变种。相反地,虽然 L. julii(寿丽玉)和L. karasmontana(花纹玉)通过株型和面部特征很容易区分,但是它们的种子外部形态区别却很小。通过电子显微镜观测种子的外部形态是未来研究的希望,但是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仅仅浮于表面(图14)。
显微镜下的生石花种子

★微信搜索公众号 多肉联萌,即可关注联萌订阅号,更多互动,更多精彩★。